保稅區(金港鎮)福民村于2001年7月成立黨委,目前共有黨支部26個,黨員259人。近年來,福民村黨委在區鎮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扣“幸福福民”建設主題,以爭創學習型黨組織、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素質能力為重點,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持續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通過抓嚴黨風廉政建設,抓實黨建機制健全,抓優班子作風建設,不斷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扎實三大舉措,為建設學習型班子隊伍夯實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筑牢學習保障。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是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的一項系統工程。福民村黨委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始終把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納入重要議程,形成了一把手親自抓、黨員干部齊參與的學習機制,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明確目標責任,濃厚學習氛圍。福民村把提高班子整體素質、增強基層各支部學習力、創造力、執行力作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目標。黨委班子成員切實把學習當作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做到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筑牢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根基。
(三)健全機制細則,嚴格學習制度。根據福民村實際,在《黨員管理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等制度的基礎上,又出臺了《黨員需遵守的八點要求》和《支委會委員新六條》等,同時建立健全黨委中心組、黨支部“三會一課”等學習計劃和考核考勤制度,有效提升了黨建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構筑六大載體,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搭建平臺
(一)以“本色教育”為載體,進一步加強勤政為民教育。2010年,“QQ開心農場”風靡一時,福民村針對村干部,也開辟了現實版的“開心農場”。村黨委復墾荒地近8畝,建起了“福民村本色教育基地”,對全體村干部包干“責任田”,利用閑暇時間拿起鋤頭、走到地頭,種植蔬菜瓜果,豐收后用作村部食堂日常食用,既開拓了荒地,解決了食堂蔬菜采購經費,更是讓全體村干部不忘農作技能、不忘黨員本色。福民村設立 “開心農場”初衷,正是為了改變部分村干部不愿勤下基層、進百姓門、吃苦耐勞甚至脫離群眾等種種現象。村民眼中疑似一時作秀的“本色教育基地”,一做就做了7年。7年來,通過以高強度農業手工勞作為主的本色教育,使得農村干部中普遍存在的“條件好了,人變懶了;生活好了,骨頭軟了;待遇好了,脾氣嬌了;保障有了,干勁沒了”等“懶、散、嬌、拖”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拉近了與村民百姓的民生距離,塑樹了“雷厲風行,執行有力”的干事作風。隨著教育活動的不斷深入,福民村黨委逐步將“本色教育”逐步推廣至全體黨員,通過制度、活動、教育、監督等手段,形成一個本色體系,福民村黨委又配套出臺了黨員積分管理制度、村黨員新八條、黨員志愿服務隊等,形式充實到黨員的教育活動中,促使全體黨員發揮黨員本色,主動服務村民。
(二)以“崗位培訓”為載體,進一步提升黨務能力素養。一是開設“黨務培訓”,提升支部書記能力素質。支部建設是抓好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關鍵環節,針對支部劃分缺乏黨務干部人才的情況,村黨委在拆分黨支部之前,率先開設了 “黨務干部培訓班”,按集中培訓、理論考試、體驗教學、后期輔導、模擬黨課等五個階段實施了農村黨務干部培養計劃。通過前期輔導培訓與后期跟蹤培養并舉的方式,使參訓黨務干部能熟練掌握黨務工作操作規程,能配合支部書記做好支部管理、黨員積分、黨員發展、黨員教育工作,具備一定策劃和組織黨建活動的能力。同時,通過培訓使每個支部書記都能明確自身崗位職責,明確各自責任擔當,并能積極主動發揮支部書記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下屬支部書記在抓黨支部工作時“不想抓、不敢抓、不會抓”和村黨委“抓不全、抓不深、抓不牢”的被動局面。到目前為止,第一期培訓班已培養黨務干部29名,其中有4名已經走上支部書記崗位。二是注重“五抓五促”,發揮黨小組和黨員中心戶示范作用。通過抓科學互補,促黨小組和中心戶配置合理;抓嚴格把關,促小組長整體素質提升;抓教育培訓,促黨小組和中心戶黨務要領掌握;抓責任落實,促分工到人,作風轉變;抓嚴格管理,促比學趕超,效率提升,對黨小組和黨員中心戶的重新評選和教育培訓,著力提高了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
(三)以“學習教育”為載體,進一步促進黨員真學深學。一是實施“黨員學習日”黨建項目。針對農村黨員多數年齡偏大、退休黨員人數較多,拆遷安置黨員居住分散等因素,造成集中學習、黨員活動難組織等情況,村黨委通過集中式黨課、夜間式黨課、選擇性黨課、一對一交流、主題式討論等分類教育方式開展黨員教育,提升黨員素質。二是堅持“三個立足”,創設學教亮點。村黨委立足農村實際,圍繞“四個結合”(1.書記帶頭學和黨員全員學相結合,確保普學。2.“集中學”與“日常學”相結合,確保真學。3.“專家講授學”與“體驗感悟學”相結合,確保深學。4.“制度促學”與“互動促學”相結合,確保細學。)確保學深學透;立足農民本色,開展“三大活動”(1.開展“亮黨員身份,為村民服務”活動。2.開展 “面對面結對幫扶”活動。3.開展“以吃苦為樂,以吃苦為榮”的本色教育活動。),推動黨員作用發揮;立足問題查擺,自覺邊查邊改,打造“幸福福民”。特色做法得到省委、蘇州市委組織部高度評價。三是組織村干部開展互學互訪活動。利用與井岡山古城村結對幫扶的契機,組織村干部開展體驗式學習,現場接受井岡山精神的教育和洗禮。四是開展村書記上黨課活動。認真落實黨組織書記責任清單,利用“七一”大黨課,村黨委書記陳蘭清同志圍繞井岡山精神親自上黨課,黨委專職副書記自己動手,收集資料,制作PPT課件,開展雙月黨課宣講,豐富了黨員接受教育的層次感。五是把專家課堂請進門。采用外聘專家與內培行家相結合的方法,特邀蘇州市先鋒講師團張秀芹做黨史輔導報告,受到廣大黨員群眾熱烈歡迎。六是深入開展主題大討論。結合村黨員8項條例,圍繞“新時期下如何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新時期共產黨員思想行為規范”等主題開展了?場專題討論,吸引?名黨員參與,反響熱烈,促成了“爭奉獻,塑形象,爭表率,促發展”良好氛圍的形成,黨員的身份理念、服務意識、奉獻意識都得到了有效增強。
(四)以“群眾監督”為載體,進一步塑樹黨員清正廉潔形象。一是全面落實黨員積分制管理。用制度明確每一名黨員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哪些不能做,做了會有什么懲罰。實行積分制管理以來,全體黨員的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奉獻意識都有了明顯提升。積分制管理的實行,也給全體黨員帶來了約束力和緊迫感。二是實行隱形監督員機制。聘請一批隱形監督員,對全體黨員遵守黨紀黨規的情況、“三會一課”制度落實情況等進行監督,不斷加強黨支部的規范化建設。三是設立廉政舉報專項獎。發動群眾力量,鼓勵全民監督,對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村干部黨員進行監督,一旦發現違規行為,上報黨委后一經查實,立即對違規黨員進行處罰,對舉報群眾發放廉政舉報獎金,以制度來約束黨員行為,力促黨員形象風清氣正。
(五)以“黨建項目”為載體,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履職能力。開展系列以下黨建項目:1.開展了“珍視黨員身份,加強自我管理”黨員標準大討論活動。2.開展了以“不忘宗旨,不辱使命,爭當時代先鋒”為主題的七一大黨課。3.通過學習身邊先進黨員,結合福民村實際,開展了“學先進、找差距、鼓干勁、促發展”的主題教育。4.應用網絡平臺和手機終端,以電子郵件、微信、微博等“微黨課”的形式,向長期駐外工作或因事缺席支部活動的黨員實時傳遞村情動態、黨組織生活動態,確保了我們黨員身在外、心在村。5.以“智能辦公•快樂服務”為主題,開辦村干部“智能辦公,智能服務”培訓班,分初級(基本操作、郵件收發,簡單打字)和中級(EXCEL和PPT的熟練操作)培訓,有效提升了村委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六)以“志愿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打造黨員服務新形象。一是設立 “亮黨員身份,為村民服務”項目。該項目成立于2013年,依據村情民意和百姓需求,成立了水電維修隊、環衛督導員、愛心義工團、安全巡邏隊、黨風監督員、文化網格員等8支志愿服務隊。在志愿服務中,統一佩戴“我是共產黨員,我為村民服務”徽牌。截止目前,已累計開展為民服務3100余次,有效促進了黨員宗旨意識、責任意識、身份意識的明顯提升。二是開展 “面對面結對幫扶”活動。以“黨群結對幫民富、真心實意解民憂、團結一心促和諧”為主題,開展了黨員結對幫扶活動。要求全村每一個黨員都必須認領一戶貧困家庭,開展包括物質上救濟、學習上指導、生活上照料、思想上解惑、工作上指導在內的“一對一”精準幫扶。
三、鞏固學習教育成果,不斷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常態長效。
堅持以思想建設為基礎,以能力建設為根本,近年來,隨著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持續推進,福民村黨組織在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等工作得到了全方位加強。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黨員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的自覺性更強,主動服務、率先爭先的積極性更高,“兩學一做”的系列特色做法也得到了省委“兩學一做”督查組的高度評價。今后,福民村將進一步深化學習教育,注重引導黨員緊扣實際,學以致用,學用結合,把學到的新理論、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運用到本職工作中去,提高創新能力和工作水平,把學習的成效不斷轉化為工作的成果,為更好服務村級經濟發展、服務百姓民生建設做出新貢獻、爭創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