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gfppb"><dfn id="gfppb"><address id="gfppb"></address></dfn></button>

    1. 引力播 家在蘇州 微博 微信
      首頁 要聞 民生 社會 理論 時評 文體 教育 旅游 圖聞 專題 工業園區

      扶貧工作不能只靠單一的產業,需要組合拳出擊。經過3年努力,我們村現在已經整村脫貧,曾經的貧困戶還開上了小汽車,生活的變化都蘊藏在他們的笑容里。

      QQ截圖20200310124906.bmp

      2017年,我到托萬克麥蓋提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這個村子距離國境線只有幾十公里,地處南疆阿克蘇地區深度貧困縣烏什縣,人均耕地近5畝,但土壤鹽堿大,糧食收成始終不好。1500多人的村子,貧困人口230多人。

      工作有成效,村民才認可,首先就要解決村民牽腸掛肚的問題。我帶領“訪惠聚”工作隊給村里修了排堿渠、防滲渠,改良土壤,建起了學校,孩子上學問題得到了解決,村民眼看著我們把事情辦到了心坎上,對我們的信任度也越來越高。

      村里要發展,還是得有產業。經過考察,我們發現黑木耳的產品附加值高,儲存方便,管理也相對簡單,比較適合作為村里的支柱產業,同時村里每年修剪核桃樹砍下很多樹枝,可以作為菌棒的原料,用完的菌棒還能回收還田做肥料,形成一個閉環。

      開始缺乏資金,我們就試著把菌棒裝到集裝箱里用土鍋爐加熱滅菌。試驗成功后,說服村民種黑木耳也非易事。我們找了6戶貧困戶試種,免費提供菌棒,手把手地教技術,擔心村民自己澆水掌握不好時機,又給他們安裝了自動澆水裝置,村民只需要等著黑木耳長出來后采摘晾曬,就可以賣給村辦工廠。經過4個月時間,試種的村民收入近7000元,這才帶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現在,不光我們村戶戶種黑木耳,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黑木耳產業,輻射到600多戶貧困戶。村里成立了黑木耳產業孵化園,有先進的菌棒生產廠房,每天能生產2萬棒。我們種的黑木耳通過了綠色有機認證,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也提升了一大截?,F在,市場上黑木耳的量越來越多,考慮到銷路問題,我請來專家試種其他菌類,也取得了成功,這些新品種將會成為我們的替代產業。

      但是扶貧工作不能只靠單一的產業,需要組合拳出擊。村民們普遍缺乏就業技能,我們就把就業培訓納入了日常工作。我們辦全封閉的培訓班,7天一期,包吃包住,一期40人,培訓內容涵蓋砌磚、挖掘機操作、面點制作、縫紉等,村民們都搶著報名。經過我們扶持,已經有50多人開起了各類小店,月收入都在1萬元左右。

      經過3年努力,我們村現在已經整村脫貧,曾經的貧困戶還開上了小汽車,生活的變化都蘊藏在他們的笑容里。

      (原載于《人民日報》2020年03月10日19 版,作者:新疆阿克蘇烏什縣托萬克麥蓋提村第一書記李科瓊,本報記者  李亞楠整理)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揮桿驕陽下
      聚焦
      “鐵粉”
      秀跳水
      豐收在望
      博物館里享清涼長知識
      一级A片女人高潮,视频

    2. <button id="gfppb"><dfn id="gfppb"><address id="gfppb"></address></dfn></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