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gfppb"><dfn id="gfppb"><address id="gfppb"></address></dfn></button>

    1. 引力播 家在蘇州 微博 微信
      首頁 要聞 民生 社會 理論 時評 文體 教育 旅游 圖聞 專題 工業園區

      今天是大寒,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俗話說,“過了大寒,又是一年”,意味著從現在開始進入了春節“預熱”階段,人們開始數著日子為過年倒計時。此時,撣塵掃房子、寫春聯貼窗花、備年貨買新衣……家家戶戶都開啟了“過年模式”,準備迎接家人團圓的喜慶日子。

      在姑蘇古城,老蘇州人尤其重視節日的生活儀式感。本期“二十四節氣自然學校”聯合姑蘇區金閶街道,帶著孩子們走進黃鸝坊菜場和金門社區,看古城人家如何為采辦年貨而忙碌。在這里,孩子們不僅當了一回“賣菜人”,體驗了過年菜場里濃濃的煙火氣,還親手寫了春聯、剪了窗花、破解了古鎖的秘密,對過年習俗有了更深的了解。

      ③“小小賣菜郎”大聲吆喝招攬顧客?! ∮浾摺±顪Y攝

      “小小賣菜郎”大聲吆喝招攬顧客。記者 李淵攝

      當一回“小小菜販”

      在菜場里感受升騰的市井年味

      大寒節氣緊挨著春節,此時菜場里的菜販們攤春卷皮、做年糕、炸熏魚、塞蛋餃……忙得不亦樂乎。本期課堂上,孩子們走進女明星劉嘉玲曾經光顧過的黃鸝坊菜場,化身“小小菜販”學做賣菜生意,親身體驗賣菜的艱辛,也看看新老蘇州人如何置辦年貨。

      現場,孩子們分成兩組,各自“把守”一個攤位,比拼哪一組是賣菜高手。“來買菜啦,新鮮的蔬菜喲!”“阿姨,買我們的小白菜吧,這是自家種的,特別嫩!”……一聲聲響亮而清脆的吆喝聲,讓比拼頓時“硝煙四起”。孟逸寬小朋友曾是學校里義賣的主力,有著“過來人”的經驗,他的叫賣聲格外脆亮,吸引了不少顧客。有顧客購買了胡蘿卜和土豆,共計4.9元,孩子們的第一筆生意做成了!“實習”了一段時間,他們明顯習慣了菜場的“工作節奏”,架勢變足了。孩子們在蘇州話和普通話中來回切換,開始雙語攬客:“阿爹,阿要買菜?靈得不得了!”才買完菜的老人被孩子的叫賣聲又勾了回來,當即下單了8元錢的西紅柿。一個小時左右,兩隊的總銷售額已經突破300元。孩子們仔細地在紙上寫下數字,記錄的不僅僅是一筆筆交易額,更是辛苦付出后的成就感。

      大寒節氣,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蘇州人準備“年菜”格外講究。黃鸝坊菜場的錢經理特意為孩子們講解了“年菜”的知識。“你們知道蘇州人過年為什么要吃蛋餃嗎?蛋餃外表金黃,形似元寶,吃蛋餃可以討個好口彩,是菜場里的熱銷貨品。”“這個是豆芽,又叫如意菜,是蘇州人吃年夜飯時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聽著一樣樣“年菜”的介紹,孩子們不住地點頭,“原來,年夜飯上的每一道菜都有好的寓意。”

      ②孩子們認真研究古鎖的秘密。

      孩子們認真研究古鎖的秘密。

      破解古鎖的秘密

      為古人的防盜智慧打CALL

      春節將近,平安喜樂是所有人的愿望,而鎖往往有“安全”“連接”“永恒”等寓意。本期課堂上,來自金閶街道中街路社區的古鎖修復達人華德明帶來了自己修復的一批古鎖,讓孩子們開動腦筋,破解其中的奧秘,從中讀懂古人的智慧。

      十幾把古鎖一字排開,讓孩子們立刻發出了驚呼,“哇!電視劇里常見的古鎖,我今天終于摸到了。”華德明告訴孩子們,古鎖看著簡單,其實構思精巧,暗藏機關,不僅是古人防盜的工具,也是一件日常生活中的裝飾品。華德明拿起一把古鎖,上面雕刻著一只飛翔的鳳凰,羽毛根根分明,栩栩如生。

      除了精美的圖案,古鎖里的機關更是讓人叫絕。孩子們拿著古鎖,研究了半天,卻怎么也打不開,“奇怪,鎖孔在哪里?”原來,好幾把古鎖上根本找不到鎖孔。“這些鎖都有機關。”華德明拿起一把鎖,教孩子們如何破解機關。只見他先按動鎖頭一端的圓形凸起,再轉動另一側的銅片,鎖孔原來就藏在這里,而鑰匙也有機關,需要用巧勁按動外套才能找到真正的鑰匙。一連串的操作,讓孩子們看得目瞪口呆?;剡^神再擺弄自己手上的古鎖,卻仍然找不到竅門所在。原來,每把鎖的機關不同,開鎖方式也不同。華德明說,自己花了20多年時間研究古鎖,也不敢說能打開所有的古鎖。

      “古鎖太神奇了,每一個開鎖步驟都讓人匪夷所思,我們要為古人的智慧打CALL。”楊奕宸小朋友說。而他媽媽則感慨,“每一把古鎖都守護著一個幸福人家,這里面不僅有智慧,更有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①孩子們跟著書法愛好者寫春聯。

      孩子們跟著書法愛好者寫春聯。

       

       

      老傳統融入新活力

      孩子寫福字,爸媽忙集福

      俗話說,“二十五,糊窗戶”。大寒節氣到來,已過臘月二十五,年味更加濃郁,人們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要把“新桃換舊符”。本期課堂上,來自金閶街道金門社區的書法愛好者劉德鈞和剪紙達人吳彩鳳與孩子們一起,書寫火紅的春聯和福字,剪出一張張趣味十足的窗花,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做準備。

      手拿毛筆,面對紅色的紙張,孩子們立馬安靜了下來,認真地書寫春聯。“一年好景同春到 四季財源順時來”“張燈結彩迎新春 歡天喜地慶佳節”……一副副春聯新鮮出爐,盡管字跡有些歪歪扭扭,但是爸爸媽媽顯然并不在意,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一時刻。“我要把孩子親手寫的春聯貼在大門上,全家一起感受新春喜氣。”蔣予涵的媽媽看著孩子寫的春聯,高興地說。

      寫春聯寫福字是傳統的新春習俗,而現在,“新習俗”悄然而生——“80后”父母們喜歡用手機掃福字“集五福”。孩子們的“福”字一個個書寫完畢,爸爸媽媽們紛紛拿出手機“掃福”。“喲!‘敬業福’,今年運氣真不賴!”一位爸爸接連掃出“敬業福”“愛國福”“和諧福”。

      這邊忙著寫春聯和福字,那邊剪窗花也正熱鬧。孩子們跟著剪紙達人學得有模有樣,時不時還會冒出一些新創意。“看,我剪了一只老鼠!鼠年就要到了,我要祝福大家新年快樂!”8歲的鄭王嘉琦剪了好幾幅動物造型的剪紙,得到了家長們的夸獎。

      現場,孩子們快馬加鞭地寫福字、剪窗花,爸爸媽媽則歡欣鼓舞“集五福”,老傳統里透出了新味道,過年的氛圍在這一片熱鬧中慢慢彌漫。

      記者 李淵 王可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揮桿驕陽下
      聚焦
      “鐵粉”
      秀跳水
      豐收在望
      博物館里享清涼長知識
      一级A片女人高潮,视频

    2. <button id="gfppb"><dfn id="gfppb"><address id="gfppb"></address></dfn></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