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gfppb"><dfn id="gfppb"><address id="gfppb"></address></dfn></button>

    1. 引力播 家在蘇州 微博 微信
      首頁 要聞 民生 社會 理論 時評 文體 教育 旅游 圖聞 專題 工業園區

      【就地過年 暖在身邊】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昨天布置的作業完成得都很好,特別是弟弟,古詩全部背會了。”“楊嵐姐姐,我和弟弟想每人準備個節目,大年三十和爸爸視頻的時候表演給他看,好不好?” “和爸爸和好了?小儀、小騏你們真棒,知道理解爸爸了!”

      2月1日下午,看到微信里小儀發來的視頻作業,黑龍江省海倫市大學生志愿者楊嵐第一時間回復并和他們聊了起來。

      小儀名叫何昭儀,今年11歲,她和8歲的弟弟住在海倫市海興鎮海興村,之前父母一直在北京打工,他們則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今年受疫情影響,媽媽沒有外出務工,留在家里照顧老人和孩子。楊嵐是佳木斯大學大二學生,假期回家參加當地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與姐弟倆結成幫扶對子,從去年暑假開始,兩個假期的接觸,姐弟倆儼然把她當成了知心姐姐。

      馬上要過春節了,兩個孩子想爸爸,天天盼著爸爸過年能回家??汕皫滋彀职执螂娫捳f因為疫情,今年在北京就地過年了,姐弟倆不免有些失望,賭氣好幾天不理爸爸。

      “媽媽說,爸爸不是不想回來看我們,而是響應國家號召,減少流動可能帶來的風險。等疫情過去,他會抽時間回來看我們的。我們都給爸爸點贊了!姐姐,你說,我唱歌,弟弟畫幅畫好不好?”

      “主意不錯,就唱《好爸爸》吧。小騏畫一幅全家福,姐姐教你們準備。”楊嵐回答。

      1月初,黑龍江省望奎縣發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后,作為鄰近縣市,海倫市實施嚴格的城鄉管控措施。管控期間為給留守兒童送去溫暖和關愛,海倫團市委將每年假期開展的“鄉伴童行”志愿服務活動由線下轉到線上,特別是針對父母在外就地過年的孩子,組織大學生志愿者開展“我與父母面對面”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視頻向遠在他鄉的父母表達思念。

      在海倫市共榮鎮新革村,大學生志愿者關靜雯對口聯系的是本村14歲的女孩小然。小然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后都在外地務工,她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為了增強小然的自信心,關靜雯除了課業輔導,還不斷地鼓勵她。兩人經常一起探討學習方法,講述學校的生活、傾訴彼此的煩惱。

      因為疫情,小然的父母春節都不能回來。關靜雯怕孩子心里落寞孤單,就經常同她聊天,教她唱英文歌,做各種手工,還鼓勵她每天都分別和爸爸媽媽通視頻,多與他們溝通、學會表達自己的想念。

      “多了一個姐姐陪伴,孩子開朗多了,也懂事了,主動給我發視頻叮囑我工作時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村里雖然管控嚴格,但缺啥少啥都有志愿者幫著買,她爺爺奶奶叫我放心。我在這邊過年,廠里也有補助。出去打工為的就是多掙點錢,讓家里生活好點。”小然的爸爸說。

      疫情期間,愛心傳遞雖然不能手拉手,但能夠心連心。今年寒假,海倫市有220多名大學生通過網絡與440多名留守兒童結成對子,不僅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難題,也教孩子們學會主動溝通和表達情感,讓父母在異鄉可以安心過年。

      1月29日,黑龍江省民政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寒假春節期間父母就地過年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做好底數排查、落實監護責任、開展關愛服務、暢通救助渠道等方面工作。“我們將積極引導統籌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為農村留守兒童開展心理疏導、學習輔導等關愛服務,確保每一名父母就地過年的留守兒童都有明確的被委托照護人妥善照料。”黑龍江省民政廳二級巡視員楊曉光表示。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06日 03版)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揮桿驕陽下
      聚焦
      “鐵粉”
      秀跳水
      豐收在望
      博物館里享清涼長知識
      一级A片女人高潮,视频

    2. <button id="gfppb"><dfn id="gfppb"><address id="gfppb"></address></dfn></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