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陸曉華)昨天19時,在“綿陽造”蘇州展文旅展區上,黨的二十大代表、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云珍羌繡合作社負責人陳云珍,和蘇繡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姚惠芬,以針線對話,以技藝交流,共繡文化之花。
展館內,兩位刺繡大師并排而坐,一邊穿針引線,一邊交流技藝,談笑風生,吸引不少觀展人駐足圍觀。陳云珍和姚惠芬俯身埋頭在繃架上,一針一線繡著石榴花,將滿滿的心意繡于繡布中。陳云珍解釋:“我們繡的這個石榴代表著團結和諧,寓意著各族兒女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同進步同發展。”
不同的針法技藝,同樣的巧手精細。蘇繡大師姚惠芬也拿出隨身攜帶的絲線,向陳云珍展示。“羌繡有羌繡的特色,蘇繡有蘇繡的特點,兩者針法不同、色彩也不同,但文化是相通的,我們的合作會產生‘化學效應’。”姚惠芬告訴記者,“雖然我們第一次見面,但感到非常親切,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語言。”
面對面交流技藝,機會難得。“不論羌繡,還是蘇繡,都要有耐心、有情懷的人才能堅持下來!”對陳云珍來說,感觸頗深,“羌繡屬于傳統手工刺繡,更貼近生活,色彩鮮艷,時常運用編針繡、挑繡、盤針繡、鉤繡等針法,多以花草蔬果、飛禽走獸為題材,而蘇繡看上去淡雅別致,江南水鄉風格明顯。”
“十多年沒看見這幅作品了!”看著眼前展示的作品《錦繡羌城》,姚惠芬記憶涌上心頭,這是蘇繡和羌繡的50多個繡娘一起完成的作品,寓意帶來幸福和吉祥,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展示。“希望有機會去綿陽看看,和羌繡的繡娘們多交流,一起有更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