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賽楠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在張家港永聯村,村民已經享受到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帶來的甜美果實。
永聯小鎮,一家人通過5G數字電視觀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直播;永合社區,居民通過“永聯一點通App”反映樓道燈泡損壞問題,當天就得到解決;聯動工作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監測大屏實時監測排澇站水位預警、高空拋物等信息……這些改變與永聯村持續推進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密不可分。今年,“數字永聯,智慧鄉村”項目成功入選江蘇省信息通信業助力鄉村振興十大典型案例名單。
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的首要和基礎條件就是利用數字智能技術更為準確、全面和精細地呈現村民的需求,并將對這些需求的有效回應設置為治理目標。
從2013年起,永聯村就致力于利用數字的力量合理配置資源,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妨從永聯村的創新實踐來總結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的好經驗。
一是發揮數字“顯微鏡”效能。社會治理不僅要關注那些頻繁出現、顯而易見的需求,更要關注那些難以發現和表達的需求??v觀永聯村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的發展歷程,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利用數字智能技術識別特殊群體的潛在需求,清晰服務目標,從而提升治理效能。永聯村專門開辟了“智慧養老”板塊,在老年公寓安裝“一鍵通”系統,發揮“一鍵通”報警、咨詢等功能,為老年人以及智障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服務。
二是發揮數字“望遠鏡”效能。除了提升微觀需求感知能力以外,治理過程中還需把握村民更為廣泛、更為長遠的公共需求。永聯村在日??诠芸刂?,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和物聯傳感器,實時掌握人員身份及進出記錄,發現異常就能及時報警處置。在全員核酸檢測中,對預約、檢測進度及現場突發狀況進行即時監測,便于應急處置和指揮調度,確保隱患及時排除、險情高效處置。這樣一來,就將治理的目標由事中救援和事后恢復轉換為前期的預防準備和過程中的高效管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聯村成立了由村黨委書記吳惠芳擔任組長的“數字永聯”領導小組,領導、監督、考評數字化建設工作推進情況,致力于為永聯村村民提供更便利、更美好的生活,讓數字藍圖真正生動、鮮活起來。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