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公民道德水準不僅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更凸顯了國家和人民的精神風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利用家風家訓幫助未成年人“扣好第一??圩?rdquo;,宣傳表彰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通過“線上”“線下”的各種活動禮敬美德,助力群眾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讓身邊好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不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集聚道德力量,賦能文明未來?
孵化培育,讓道德力量不斷噴涌。道德是一種社會性的意識,需通過常態化的培育鞏固,才能得到長足發展。例如,近年來,蘇州通過不斷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努力提升城鄉居民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在奉獻中詮釋大愛,在堅守中彰顯不凡,奮斗中逐夢前行的新人新事新風貌不斷涌現。做走向世界的“中國藥”的王奎鋒,探索鄉村教育新路徑的毛家英,用熱愛點亮創業青春的紀文翰,古稀之年勇救落水兒童的柏正華等,截至目前,全市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時代楷模等全國重大典型16人次,中國好人180人(組),江蘇好人267人(組),蘇州時代新人等市級先進典型2000余人。
做好傳幫帶,讓道德接力賡續傳承。郭明義學雷鋒志愿者團隊遍及全國;堅守海島為國守疆的王繼才、王仕花夫婦用行動詮釋“守島就是衛國,國安才能家寧”;各地成立“道德模范工作室”,道德模范主動去學校、工廠、社區傳經送寶……美德結出豐收的果實,中華大地道德力量不斷涌現,促進了公民道德水準、社會文明素養更上一層樓。
營造氛圍,讓道德之樹枝繁葉茂。放眼中華大地,好人公園、道德模范一條街、好人故事上熒幕、重大節日慰問道德模范等屢見不鮮,各地在崇德敬德上營造了濃郁的氛圍,讓好人從“苗圃”不斷走向“森林”。在張家港,最繁華、整潔的步行街上,最美的裝點就是身邊好人的公益廣告燈箱,一個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成為了這里最美的風景。每每至此,耳濡目染,入心入行。張家港在取得文明城市“六連冠”的基礎上,又在全力沖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
集聚道德力量,賦能文明未來。要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須全民參與、多措并舉、多重發力,在潤心潤行中,讓文明之花絢麗綻放。